国际上目前存在的疼痛主要治疗流派包括以下三个类型:软组织、关节以及中枢神经。软组织型目前大致有:肌肉、韧带、周围神经、筋膜、血管、内脏;关节型包括着四肢关节和脊柱、周围神经;中枢神经型则是包括着从周围肌肉骨骼系统去重塑中枢神经系统。下面先进行各个流派的简述。
人体的组成非常奇妙,一块块简单的骨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相连组成了关节,关节是需要稳定的,其稳定的方式首先是通过关节周围的关节囊、韧带、椎间盘等静态稳定结构,这些结构的延展性一般较弱,经常容易因为姿势的过度牵拉而损伤;而仅有关节囊和韧带是不够的,因为它们稳定关节的能力较弱,就需要着韧带更外层的肌肉发挥着动态稳定作用,所以肌肉就是关节的第二层稳定机关,一般当韧带和关节囊稳定作用减退时,肌肉就会过度收缩用以进一步的维持关节的稳定,当关节周围的肌肉变得紧张时,就意味着关节的稳定性下降。
而肌肉的收缩则是依靠着支配肌肉的神经发出传出信号,一般神经动作形成的原因是因为位于皮肤表面的周围感受器(痛觉、温度觉),位于韧带、关节囊上的机械感受器(鲁菲尼式小体、帕西尼式小体、高尔基腱器官以及游离神经末梢)以及位于肌肉里的肌肉感受器(肌梭、腱梭)感受到周围的信息,经过传入神经上行至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皮质下、皮质)进行中枢整合,整合出信息经过传出神经给与动作指令(无意识、潜意识以及有意识)
,时长02:48
举例当腰椎后方关节囊和韧带经过反复的骨盆后倾坐姿导致韧带关节囊损伤后,韧带和关节囊上的机械感受器(帕西尼式小体和游离神经末梢)会通过传入神经告诉大脑,这个关节不稳定,需要肌肉收缩来维持腰椎的稳定,这时候会通过最简单的无意识的脊髓反射对周围神经、肌肉发出指令,这个要维持腰椎的稳定,所以肌肉就会过度收缩,进一步就出现了活动受限和疼痛。
上面所讲的皆是中枢神经系统与软组织系统、骨关节系统之间的关系,其中,骨关节系统是支撑着人体的系统,软组织系统则是维持了骨关节系统的稳定,中枢神经系统则是支配着周围的肌肉系统维持着运动和稳定。这个是庞加毕(Panjabi)早在1992年提出的三亚体系,现在看来仍旧适用,这里对其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而如何进一步预测未来的康复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个人的学习规划都可以从这个体系里面进行阐述。
下面先从软组织流派讲起,主要包括着目前的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软组织流派是目前较为火爆的技术,其包括着肌肉、筋膜、周围神经、韧带、内脏和血管(因X线无法观察到的结构皆属软组织,故将内脏和血管归为软组织流派。)
软组织流派对于肌肉最为典型的代表手法是瑞典的深层摩擦按摩技术(基础临床按摩疗法),目前国内对于软组织流派的研究其实应该是超过了西方的,因为国内的软组织流派在国内大量培训导师的培训下,大部分治疗师都开始从肌肉的角度上去看待很多疼痛,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美国的著名医生David.Simons和Travell.Janet所提出的激痛点更多的是属于肌肉损伤所产生的症状。
而软组织肌肉所导致的疼痛目前国内培训非常火热,包括软组织拉伸、压揉、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只要与其有关的内容,都是少不了局部软组织的知识。国内的传统中医推拿,更多的也是局部肌肉的松解。对于肌肉损伤所引起的疼痛部位,我将其分为肌腹痛、附着点痛以及特殊牵涉痛。
肌腹痛很简单的如同中医腧穴里局部腧穴治疗局部症状,这是大多数治疗师所处在的第一层次;而附着点痛是肌肉附着的地方疼痛可能是由于肌肉损伤引起的,比如说拇外翻所引起的大拇指痛,其可能原因是胫骨前肌的损伤;肩前痛可能是附着在肱骨小结节上的肩胛下肌损伤;肩胛骨下角痛可能是前锯肌的肩胛骨内侧缘损伤导致的疼痛;这是第二种肌肉常见的损伤痛特点,很多治疗师和医生易忽略此类损伤痛,因为也无专著细讲此类疼痛;第三种常见的肌肉损伤引起的疼痛是牵涉痛,类似于腧穴里的特殊治法,那么肌肉的牵涉痛来源于哪?为何会有牵涉痛以及牵涉痛的部位如何去记,最好的记忆方法应该是同根神经反射以及局部肌肉里穿行的神经。
比如,斜角肌损伤可能导致胸前痛、肩胛骨内侧痛,原因是斜角肌里穿行着支配胸前区域的胸长神经和肩胛骨内侧缘的肩胛背神经;臀小肌损伤为什么会导致大腿连着小腿的后外侧疼痛,原因是因为臀小肌是来源于L4\L5\S1的臀上神经支配,而大腿外侧、小腿外侧也是L4\L5神经支配,所以存在着共同的神经支配。大部分治疗师在接触激痛点书时更多的是硬背书里的内容,其实这些都是属于局部的肌肉损伤特征,如果理解了上述的肌腹痛、起止点痛和牵涉痛原理,相信对于肌肉的牵涉痛理解会更加深刻。
,时长05:35
而对于受损软组织的评估也是包括着肌力、肌张力以及触诊甚至功能动作的评估。肌力测试即肌肉在做其功能时,给予阻力观察患者能完成的关节活动度,如果活动过程中出现疼痛或肌力降低的感觉,即说明肌肉损伤,这在生理活动中尤为重要,后面会进一步叙述。
肌张力即肌肉被拉长时产生的力量,换句话形容肌张力高低就是肌肉被拉长时的难易程度,越难被拉长说明肌张力越高,即肌肉越紧张,大部分肌肉本身已被拉长的肌肉其肌张力时降低的,所以更容易被拉长;而肌肉在被过度拉长的情况下更容易疼痛,尤其是骨盆后倾的蜷缩坐姿下,后背部筋膜、韧带和关节囊被过度拉长而常引起疼痛,这在麦肯基里被称为姿势综合征。
所以,当我们处于不当的姿势时,大多数疼痛的表现是后背侧,但是其主要原因是前侧拮抗肌的紧张。所以大多数物理治疗中的评估都是被动拉长进行的测试,上述两点如果掌握的话,可以轻松的了解动作过程中引起疼痛的肌肉。
如当一个患者做膝关节伸膝时疼痛,单纯的从肌肉角度上考虑,可能是主动伸膝肌的股四头肌主动缩短时肌力不足引起的疼痛,也可能是拮抗屈膝肌腘绳肌、腘肌、小腿三头肌的长度不足所引起的,那么如何鉴别是主动肌的问题还是拮抗肌的问题只需要做个简单的被动动作即可。
如果被动完成这个动作后,疼痛依然存在,则是拮抗肌的问题,如果疼痛消失,则是主动肌的问题。辨别出主动肌或拮抗肌的问题后,只需要用触诊时看患者的疼痛阈值(国外评估疼痛使用疼痛压力表)变化,如果阈值降低,即代表着局部肌肉损伤。
最后一个目前国内较为流行的是如果患者出现动作疼痛,先被动测试后鉴别出主动肌和拮抗肌问题,再通过肌肉的起止点,被动使起止点靠近而放松肌肉,再次活动如果疼痛减轻,则可判断该肌肉的损伤。
上述内容即软组织之肌肉损伤时所引起的症状以及临床判断方法,在肌肉处理上,不管如何评估,始终很难逃过这些点:无非是肌肉的起止点、功能以及穿行结构。
对肌肉的处理包括压揉、拉伸、针刺、功能训练等等。
科元网-配资查询-配资开户平台-民间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