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州水盆羊肉:传承与发展,铸就大荔美食名片
8月13日?大荔县餐饮协会凭借“吃在大荔”这一平台,邀请县域品牌同州水盆羊肉行业的代表展开交流座谈。旨在探讨如何守护好同州水盆羊肉这块金字招牌,让其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回顾同州水盆羊肉的发展历程,2017 年全县经营商家仅有 80 多家,而如今已激增到近 400 余家。行业规模的迅速扩张,既彰显了同州水盆羊肉的受欢迎程度,也带来了规范管理的新挑战。为避免恶意竞争,确保行业健康发展,协会强调要严守食品安全底线,以文化为赋能,深入挖掘并讲好同州水盆羊肉背后的历史故事,让消费者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参与此次交流学习的品牌商家皆是行业佼佼者,如老官家品牌继承人官继红、得月楼品牌继承人张宏、培育羊肉泡品牌继承人王培育、忠丽羊肉泡品牌创始人王智忠以及西施同州水盆羊肉品牌创始人王棉等。他们在传承和发展同州水盆羊肉的道路上,各自贡献着独特的力量。
今年以来,协会还积极探索行业发展的优化模式。与潼关县盛潼餐饮饼业就工业化月牙烧饼的标准化制作展开洽谈,致力于解决经营中产品标准化的难题,推动同州水盆羊肉朝着经营品牌化、品质专业化的方向迈进。以李胖娃同州水盆羊肉走出大荔为契机,行业内各方同心协力,共同守护品牌,期望同州水盆羊肉能成为餐饮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助力加油。
展开剩余63%在大荔,吃羊肉早已成为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习惯,如同兰州人早上热衷于排队吃拉面一般。忆往昔,六七十年代,大荔城仅东大街回民开设的一家羊肉泡馆,每日都生意兴隆。那时,尽管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但孩子们跟着父辈仍有不少吃羊肉的机会。天未亮就赶去排队,就为了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至今记得我和母亲早上5点多去吃羊肉,当时一碗羊肉仅售两毛五,随着时间推移和市场变化,如今价格已涨到 20 多元。由于早期大荔县羊肉馆稀少,人们为了能吃上羊肉,常常天不亮就去排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天不明吃羊肉的独特习俗,这也成为了许多人心中难忘的记忆。而如今,全县羊肉泡馆数量激增,人们无需再赶早,随时都能品尝到这道美食。
据《大荔商业志》记载,同州水盆羊肉历史源远流长,久负盛名。其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昔日的同州府衙便是它的发源地。因在农历六月上市,又被称作“六月鲜”。制作这道美食,以剔骨鲜羊肉、骨头、桂皮、花椒、小茴香、草果、精盐、味精为原料,需历经原料处理、煮羊肉、调制熟羊肉三道工序。早期烹饪羊肉时,使用的是砂锅,如此烹制出的羊肉,瘦肉色泽红润,肥肉白亮剔透,羊汤清澈见底,散发着暗油醇香,入口浓香可口。因其砂锅形状如盆,故而得名“水盆羊肉”。即便随着时间推移,食客增多,食用餐具逐渐变化,用碗或盘盛肉食用,人们依旧习惯性称之为“水盆羊肉”。
制作羊肉时,工序严谨细致。首先要将羊肉反复清洗,直至其雪白发亮,不见血丝。每天下午,把处理好的羊肉放入大锅,加入自家精心配制的各种秘方调料开始煮制,一直持续到后半夜三四点左右,经过一整晚的焖制,方能成就这道美味。
吃“水盆羊肉”自然离不开大荔独具特色的“月牙烧饼”。此烧饼因形状酷似月牙而得名,其外皮焦脆,内瓤酥松空软,无论热吃凉吃,皆别有风味。关中有句俗语“大荔有一怪,烧饼半个卖”,说的便是这月牙烧饼。它颜色金黄,状如新月,空心饱满,酥香可口,有着“热吃脆,冷吃酥”的特点。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南京到北京,同州府里好烧饼,掂起轻,摸着厚,空空里面能夹肉”的谚语。吃水盆羊肉时,食客们习惯将碗里的肉夹入月牙烧饼,轻轻一捏,再美美地喝一口醇香的羊肉汤,咬一口酥脆的烧饼,那滋味令人回味无穷,吃过一次便念念不忘。同州水盆羊肉,已然成为大荔美食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当地人民的生活记忆与情感传承。 如今,生活富裕了,吃羊肉对大荔人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清晨,常见一些食客相约来到羊肉馆,先点上一个杂盘,几个朋友一边猜拳行令,如“高升起、六六六”,一边畅饮几瓶“马拉车”酒。随后,再来一碗带着羊尾巴的水盆羊肉,连吃带喝,尽情享受其中的美味。
发布于:陕西省科元网-配资查询-配资开户平台-民间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