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1 日,宁德时代(300750.SZ)发布 2025 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上半年营业收入为 1788.86 亿元,同比增长 7.27%;净利润 304.85 亿元,同比增长 33.33%。其中,动力电池系统营收约 1315.73 亿元,同比增长 16.8%,占同期宁德时代总营收比例约 73.55%,比 2024 年的 69.9% 上升 3.65 个百分点。
宁德时代上半年营收、利润双增长主要得益于电池装机量的增长。根据财报数据,宁德时代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128.6GWh,同比增长 37.8%。
在亮眼的业绩背后,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的毛利率却面临下滑压力。上半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为 22.41%,比 2024 年上半年的 26.9% 下降 4.49 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毛利率在 2016 年曾达到 43.7%,但此后便持续下滑,十年间近乎"腰斩"。
动力电池毛利率下滑,市场竞争加剧是首要因素。一方面,比亚迪、亿纬锂能、中创新航等电池企业不断追赶,另一方面越来越多车企自建电池厂,试图摆脱对电池厂商的依赖。宁德时代市场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
今年 4 月,在 2025 上海国际车展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参观宁德时代展台时,表达了对成本的关注,希望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降价 30% 一 40%。事实上,在"价格战"影响下,宁德时代在 2024 年已出现上市以来营收首降,全年营收 3620 亿元,同比下滑 9.7%。
从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场份额来看,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装机量虽增长 37.8%,但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比增长 51.6%)。且宁德时代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下降 2.9 个百分点,从 2024 年上半年的 46.38% 降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43.05%,2021 年时的高点是 52.1%。今年 4 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市占率 18 个月来首次跌破 40%,这表明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正在被持续分流。
对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造成分流效应的,除了近几年崛起的比亚迪及中创新航等头部动力电池厂家,中部、尾部的电池企业也虎视眈眈。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部和尾部的企业增长强劲,国轩高科、欣旺达、瑞浦兰钧、正力新能、极电新能源、因湃电池、多氟多等均出现份额增长。
为了强化动力电池系统的竞争力,宁德时代在电池业务上持续延伸,如发展换电业务和滑板底盘业务等。换电方面,宁德时代在前期换电站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情况下,于今年上半年先后与和蔚来、中石化达成战略合作,改变发展模式。在滑板底盘方面,近日宁德时代旗下的底盘公司时代智能首次开启对外融资。
此外,宁德时代积极布局其他业务,如储能电池、电池材料回收、电池矿产资源业务等。今年上半年,这些业务毛利率均有提升。其中,储能电池系统营收 284 亿元,同比下滑 1.47%,营收占比 15.88%,毛利率 25.52%;电池材料及回收实现营收 78.87 亿元,同比下滑 44.97%,毛利率 26.42%;电池矿产资源业务实现营收 33.61 亿元,同比增长 27.86%,毛利率 9.07%。
出口也是宁德时代的新发力方向。财报显示,上半年宁德时代境外收入 612.08 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 34.22%,销售境外的主要产品仍为电池系统。今年 5 月 20 日,宁德时代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价格 263 港元 / 股,募集资金总额 410 亿港元。宁德时代表示,此次 H 股上市搭建了海外资本运作平台,有助于融入全球资本市场,加快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综合竞争力。
宁德时代表示,接下来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供应等多重风险。
宁德时代在财报中称,由于对能量密度、安全性、快充等更高性能电池技术的追求,全球知名的车企、电池企业、材料企业、研究机构纷纷加大对新技术路线的研究开发。公司如果不能有效预判且始终保持研发能力的行业领先,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国内外企业电池产能快速扩张,存在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为应对挑战,宁德时代表示将以优质产品和服务参与市场竞争。上半年,宁德时代发布了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其中,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800 公里续航和峰值 12C 超充速度的磷酸铁锂电池;骁遥双核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升 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 50%;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 175Wh/kg,支持峰值 5C 的充电速率和 500 公里续航。
另外,针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宁德时代表示已采取自制开采、投资合作、签署长协订单等措施,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
科元网-配资查询-配资开户平台-民间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