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在亚洲杯首战以93比88击败东道主沙特男篮,取得开门红。然而,胡金秋的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他在进攻端如画的投篮让人眼前一亮,全场10投9中,砍下全队最高的20分。但另一方面,胡金秋的罚球却让人瞠目结舌,9罚仅中2,命中率仅为22%。可以说,罚球的低迷成为中国队在比赛中后期陷入被动的根源之一——沙特队的反扑,正是借着胡金秋连续罚失五球的机会,找到了翻盘的突破口。
尽管胡金秋得到了20分,但他全场的正负值却为-10,是全队最低的。值得对比的是,另一个内线球员余嘉豪的正负值为正13,两者在防守端的差距显而易见。沙特队的12号球员明显在针对胡金秋的防守漏洞,幸好余嘉豪及时补位,才避免了胡金秋负值进一步扩大。
这场比赛引发了一个疑问:一直在联赛中表现稳定的胡金秋,为什么在重要比赛中却成为了一把双刃剑?作为球队的首发五号位,胡金秋在周琦缺阵的情况下,承担起了内线的重任。虽然有些人认为杨瀚森的缺席对球队的影响很大,但实际上杨瀚森的作用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么重要。他在郭士强的战术体系中,本来就只能算是第四中锋。可以说,杨瀚森没有随队参加亚洲杯,才成为了郭士强在面对外界质疑时的借口。
展开剩余66%胡金秋的技术特点本是适合四号位,但多次被安排打五号位。无论是在浙江广厦、杜锋麾下,还是乔尔杰维奇手下,他都面临着类似的局面。在郭士强的执教下,这一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面对身材更高大的对手时,胡金秋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防守漏洞也屡屡暴露。为何如此多的教练都坚持将他放在五号位呢?这一点值得深思。
沙特队整体实力平平,若非他们有一名得到了32分的归化球员,这场比赛本可能会是中国男篮的一场大胜。然而,这场胜利也暴露了郭士强在球队组建方面的一些短板。中国男篮的内线人员配置明显存在问题,胡金秋和余嘉豪的双内线组合,虽然看似强大,却经常因为犯规问题出现麻烦。此外,两人的技术特点差异较大,需要不同的战术体系来适应,这使得他们的组合无法完美兼容。
下半场,郭士强推出的大四小阵容显然不是为了减轻胡金秋的负担,而是让他承担更多的责任。这种小个阵容在进攻和篮板方面的表现都较为乏力,胡金秋在攻防两端都显得疲于奔命。尤其是在锋线球员的使用上,郭士强似乎做出了不太明智的选择。赵嘉义表现不尽如人意,可以理解,但王俊杰在上半场的出色表现,却在下半场陷入了进攻瓶颈。郭士强最终因为认为王俊杰“缺乏经验”而将其弃用,令人感到遗憾。
这里的问题并不在于王俊杰和赵嘉义是否是郭士强最合适的人选,而是为何放弃了更多的选择。其实,在联赛中有比王俊杰更有经验的球员,也有比赵嘉义更具硬朗作风的球员。为何这些球员不能获得更多机会呢?这与郭士强的用人思路密切相关,最终使得胡金秋成了背锅侠。
本场比赛的上下半场表现差异明显,与胡金秋在场上的位置和作用息息相关。郭士强如此执着于防守,却未能充分发挥更多的内线选择。比如,北控的沈梓捷,身高和运动能力俱佳,如果能加入球队,必能对比赛产生更大影响。但郭士强坚持带着李祥波——一个身高和尺寸都不占优势的球员,而当比赛进入关键时刻,他却未能派上李祥波。这让人不禁质疑,郭士强的决策到底是否科学?
可以说,这场比赛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胡金秋可能面临更多的压力和责任。
发布于:福建省科元网-配资查询-配资开户平台-民间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