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中央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将攻打洛阳的总指挥权交给陈士榘,命令他统领陈赓兵团展开作战。这本应是一项极具荣耀的使命——毕竟,一个上将能够指挥一位大将的兵团,是极为罕见且令人瞩目的。但令人意外的是,陈士榘非但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谦逊,反而大肆抢占风头,表现得颇为张扬。连一贯宽厚的刘伯承也被他的态度激怒。陈毅得知后也极为愤慨,亲自发电报严厉批评:“即使赢得了胜利,也应当认真检讨!”这场风波最终如何化解?陈士榘究竟做了哪些事,竟能同时触怒两位高级领导?
同年,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西北野战军成功剿灭了胡宗南麾下一个整编军及两个整编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宜川大捷。随着我军逐步逼近西安,胡宗南急忙调遣驻守陇海铁路“潼关至洛阳”段的裴昌会兵团西进,企图增援西安。结果导致了潼关到郑州四百公里的广阔地带内,只有洛阳一地由邱行湘率领的206师国民党正规军驻守。眼下这支部队陷入孤立境地,给我军攻打洛阳提供了绝佳机会。
展开剩余81%当时,驻守洛阳附近的陈赓和陈士榘两支兵团几乎在同一时间,分别将各自的作战方案上报中央。二者作战思路大体相同,只要消灭了邱行湘的兵团,洛阳城攻陷指日可待。不同的是,陈赓更注重消灭敌方有生力量,主张歼敌为先;而陈士榘则更看重对城市的攻坚,强调拿下洛阳城的重要性。中央收到汇报后,迅速批准两方的作战计划,但最终决定将总指挥权交给陈士榘。事实上,陈赓无论从资历还是作战能力上都比陈士榘更胜一筹,陈赓后成为开国大将,而陈士榘仅为上将。让一个上将指挥一个大将,是极为罕见的安排。此外,从士兵视角来看,陈赓更为亲切,善于采纳建议;陈士榘虽然威望不低,却性格刚烈,曾与许多华野干部发生争执。因此,指挥权落在陈士榘手中,引起不少抱怨。
但中央此举是有深思熟虑的考量。陈赓先前为配合刘邓部队挺进大别山,率部渡过黄河进入豫陕鄂地区,牵制敌军。刘邓战略目标完成后,毛主席并未让陈赓返回太岳军区,而是要求他继续配合华东野战军在平汉路上寻找机会歼敌,策应刘邓部队休整。由此可见,陈赓在该地区的作用定位更多是“配合”。再者,华野在城市攻坚上经验丰富,中央认为由陈士榘担任总指挥更为合适。陈赓接令后无怨无悔,二话不说便服从安排。
然而,具体作战方案讨论中,两位陈将再次产生分歧。陈士榘经过研究,最终决定由华野三纵和中野四纵承担攻城任务,中野八纵与九纵则负责阻击援军。大多数人对该方案表示认可,但陈赓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洛阳虽守军不多,却因北依邙山、南傍洛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邱行湘更在城内修筑重重防御工事,城池坚固异常。且一旦我军发起攻城,郑州的孙元良兵团和河南南部的胡琏兵团必将赶来增援。若不能速战速决,极有可能陷入敌军的包围,后果严重。因此,陈赓主张重点应放在截断援军上,以争取充足时间攻城。此议获得不少赞同,指挥部也将此作为初步方案。
然而,就在战斗开始前两天,陈士榘忽然改变主意。他认为战场讲究速度,凭我军实力完全可以短时间内拿下洛阳,遂坚持调整方案,重新强调攻城为主。此举令中野部队颇为不满,认为陈士榘过于傲慢,不愿采纳他人建议。尽管心存忧虑,陈赓为了维护两军团结,仍选择支持这一决定。
战斗一触即发。八纵、九纵迅速攻占偃师、新安等洛阳周边地区,切断援军路径;三纵、四纵扫清外围据点后,开始对洛阳展开猛攻。华野三纵借助大量炸药包爆破和重炮轰击,强攻正面城墙,进入巷战阶段;中野四纵由于重武器相对匮乏,经过激烈战斗,才勉强突破洛阳西门和南门,逐步向城内纵深推进。守军士气崩溃,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最终,敌军大部分被歼,剩余4000余人退守城内运动场核心防御阵地,意图固守待援。
眼看孙元良与胡琏的援军即将抵达,陈士榘急忙亲临前线,亲自指挥多门大炮和迫击炮对敌核心阵地展开猛烈轰炸。经过一夜鏖战,4000余名残敌被歼灭,邱行湘师长亦被俘虏。然胜利刚刚到手,敌援从东西两路迅速逼近,我军不得不暂时撤出洛阳城。半个月后,我军在驻马店发起“围点打援”战术,成功诱敌出城,陈赓抓住时机,亲自率部再度攻占洛阳,彻底解放这座城市。虽然战斗过程曲折,但终归胜利喜人。
然而,陈士榘随后在表现上却惹恼了刘伯承和陈毅两位领导。战后士气高昂,刘伯承特意邀请陈士榘到中野,要求其总结战斗经验并传授攻坚技巧。谁料陈士榘趁胜狂妄,汇报时大肆吹嘘华野火炮攻坚的功劳,却轻描淡写中野运动战的贡献,激怒了中野官兵,连向来脾气温和的刘伯承都忍不住动怒。众所周知,刘邓挺进大别山期间,中野为渡汝河不得不丢弃所有重型武器,后续战斗全靠士兵们的血肉之躯拼杀。陈士榘此言无异于否认他们的付出。
陈士榘离开后,刘伯承立即召开全体战士会议,高度肯定中野的功绩,强调攻坚不必依赖重武器。此事很快传到陈毅耳中,作为华野总司令,他同样对陈士榘的态度极为不满,随即发出严厉电报批评:“即便赢得胜利,也应进行反思。此次胜利是两军合力的结果,缺少中野全力配合,华野的火炮再多也无济于事。”陈士榘听后羞愧难当,立即向刘伯承、陈赓等人道歉,并承诺不再犯。两位领导也宽宏大量地给予谅解,从此两军间的隔阂彻底消除。
后来在中野围攻黄维兵团时,因久攻不下,陈士榘亲自赶赴前线支援。战斗胜利后,他将缴获的全部武器赠予中野部队。此后,华野与中野通力合作,打出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解放军威名,为革命胜利铺平了道路。
发布于:天津市科元网-配资查询-配资开户平台-民间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